行业资讯

琉璃瓦厂家的仓库管理规范有哪些?

文字: [大] [中] [小] 2025-07-16 16:00:49     浏览次数:     

    琉璃瓦厂家的仓库管理规范需围绕产品特性(易碎、怕潮、釉面易损)、存储安全(防压损、防坍塌)、出库效率(快速找货、质量可控)三大核心,涵盖入库、存储、保养、出库、安全等全流程,具体规范如下:

    一、入库管理规范:源头把控,避免“带病入库”

    琉璃瓦入库是质量管控的***道关,需确保产品无瑕疵、信息可追溯,为后续存储和出库奠定基础。

    1.入库验收标准

    质量验收:

    外观检查:逐批抽检(抽检比例≥5%),确认釉面无划痕、无掉釉、无气泡(重点检查瓦面、瓦边、瓦爪等易损部位);颜色均匀(无明显色差,与样品比对);

    结构检查:瓦片无裂缝(轻敲听声音,清脆为完好,发闷可能有内伤)、无变形(瓦体弧度一致,拼接处平整);

    标识核对:每批瓦片需附带“产品标签”(注明型号、颜色、生产日期、批次号、质检人员),标签模糊或缺失的需补全后入库。

    数量核对:

    按订单或生产批次清点数量(计件或按垛计数),记录“实际入库数”与“送检合格数”,差异部分(如破损、不合格品)单独标记并上报(由生产部门处理);

    不同规格(如30cm、40cm长度)、不同工艺(如普通釉面、镀金琉璃)的瓦片分开计数,避免混批。

    2.入库登记与分区

    信息录入:将入库信息(型号、数量、批次、存储位置)录入仓库管理系统(如ERP),做到“一货一码”(可通过扫码查询存储位置和状态);

    分区存放:

    按“型号+颜色”分区(如红色瓦区、黄色瓦区,同颜色下按尺寸分垛);

    按“入库时间”分区(新入库产品放一侧,待出库产品放靠近通道一侧);

    按“质量等级”分区(特级品、合格品、待处理品分开,待处理品需标注问题原因,如“轻微色差”“小面积掉釉”)。

    二、存储管理规范:科学堆叠,保护产品性能

    琉璃瓦(胎体多为陶土,釉面为玻璃质)怕压、怕潮、怕摩擦,存储需兼顾“稳固性”和“保护性”。

    1.堆叠要求(核心:防压损、防摩擦)

    堆叠基础:

    地面需平整(用水平仪校准),底层必须铺垫防潮木板(厚度≥2cm)+防潮纸(隔离地面潮气),木板间距≤50cm(确保受力均匀);

    禁止直接堆放在地面(尤其潮湿地区,避免胎体吸潮后强度下降)。

    堆叠高度与数量:

    小型琉璃瓦(长度<30cm):堆叠高度≤1.5米(约10-15层),每层数量≤20片(视瓦片重量);

    大型琉璃瓦(长度≥40cm):堆叠高度≤1.2米(约6-8层),每层数量≤10片(避免底层瓦片受压变形);

    异形瓦(如脊瓦、吻兽瓦):单独用专用支架存放(禁止堆叠,防止挤压破损),支架需包裹软布(避免磨损釉面)。

    堆叠方式:

    同规格瓦片对齐堆叠(瓦边、瓦爪对应,避免错位导致受力不均);

    层间铺垫软质隔离物(如珍珠棉、牛皮纸,厚度≥1mm),防止瓦片间摩擦釉面(尤其深色釉面,划痕更明显);

    堆叠后用打包带(宽≥5cm,避免勒伤瓦片)轻度固定(松紧度以“推垛不晃动”为宜),顶部覆盖防尘布(防落尘)。

    2.环境控制(核心:防潮、防尘、控温)

    温湿度控制:

    湿度:保持仓库相对湿度40%-60%(潮湿地区用除湿机,干燥地区可适度洒水增湿——避免胎体过度干燥开裂);

    温度:避免极端高温(>40℃,可能导致釉面光泽度下降)和骤冷骤热(如仓库靠近空调出风口,易导致釉面热胀冷缩开裂);

    通风:每天通风1-2次(每次30分钟),通风时关闭迎风面窗户(防止粉尘直接吹向瓦片)。

    防尘与防腐蚀:

    仓库门窗加装防尘网(阻止室外扬尘进入),定期清洁防尘网(每月1次);

    禁止在仓库内存储腐蚀性物质(如油漆、化肥、清洁剂),远离仓库5米内不得有施工(防止粉尘、碎屑污染);

    琉璃瓦与墙体保持≥30cm距离(避免墙体返潮影响瓦片)。

    三、保养与维护规范:定期检查,预防质量退化

    琉璃瓦长期存储可能因环境影响出现“釉面污染、胎体潮变、堆叠松动”等问题,需通过定期保养及时干预。

    1.日常保养(按环境定频率,参考前文“保养频率”)

    清洁保养:

    浮尘清理:用软毛刷(羊毛刷)或吹风机(冷风档)清理表面浮尘(禁止用硬毛刷或湿布——硬毛刷刮伤釉面,湿布易导致胎体吸潮);

    顽固污渍:对局部油污或结块粉尘(如石灰尘),用干燥棉布蘸少量玉米淀粉轻擦(吸附污渍后扫净,禁止用洗涤剂——可能腐蚀釉面)。

    状态检查:

    每周抽查:检查堆叠是否稳固(有无倾斜、层间隔离物是否移位);防尘布是否覆盖完好;

    每月检查:重点检查底层瓦片(是否受潮——胎体是否发潮、釉面是否起雾)、长期堆叠的顶层瓦片(是否因阳光直射褪色);

    季度维护:对存储超3个月的瓦片,轮换堆叠位置(避免底层长期受压);对釉面做“防氧化处理”(用厂家推荐的中性釉面保护剂轻擦,增强抗污性)。

    2.问题处理

    发现釉面划痕/掉釉:标记位置和程度,轻微损伤的归类为“合格品(非特级)”,严重损伤的隔离存放(用于样品展示或降级处理);

    发现胎体裂缝/潮变:立即隔离(禁止出库),评估是否可修复(如小裂缝用专用陶土胶修补),不可修复的按报废处理并记录原因(追溯生产或存储问题);

    发现堆叠松动:立即停止该区域作业,重新整理堆叠(加固打包带,调整层间间距),防止坍塌。

    四、出库管理规范:***发货,确保交付质量

    出库是仓库管理的***后环节,需确保“发对货、发好货”,避免客户投诉。

    1.出库核对

    信息核对:按订单从仓库系统调取信息,核对“型号、颜色、数量、批次”(与客户需求一致);

    质量复检:对即将出库的瓦片100%外观检查(重点检查是否有存储期间产生的损伤),确保无明显瑕疵(如掉釉、裂缝、严重色差);

    包装加固:按客户要求包装(如托盘打包、木箱包装),包装内铺垫珍珠棉(避免运输中摩擦),箱外标注“易碎品”“向上”“轻放”等标识。

    2.出库登记

    记录“出库时间、领用单位、经手人、出库数量”,更新仓库系统库存(确保账实一致);

    保留“出库质检记录”(如抽检照片、质检员签名),作为售后追溯依据(如客户反馈问题,可回溯出库状态)。

    五、安全管理规范:人员与货物双重安全

    人员安全:

    仓库内禁止吸烟(琉璃瓦为易燃胎体,虽不易燃,但防尘布等辅助材料可燃);

    搬运时使用叉车(堆叠高度>1.2米时)或专用搬运架(避免人工搬运时跌落砸伤);

    操作人员需戴手套(棉手套——防止手汗污染釉面,同时防滑)。

    货物安全:

    防火:配备灭火器(干粉或二氧化碳型,远离瓦片堆放区),定期检查消防设施;

    防盗:安装监控(覆盖所有存储区),非仓库人员进入需登记;

    防自然灾害:暴雨前检查仓库防水(门窗、屋顶是否漏水);台风前加固堆叠(增加打包带强度)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13222800778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