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罗曼瓦(欧式风格的波形瓦,多为陶土或水泥材质,造型有弧度和搭接边)铺设时因“造型特性”(需***搭接)和“材质特点”(脆性、易受温差影响),易出现漏水、搭接不稳、破损、色差等问题。以下是常见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办法:
一、漏水问题(***核心隐患,多因搭接或密封不当)
1.搭接处渗水(***常见)
问题表现:雨水从瓦与瓦的搭接边、波形凹槽渗入,沿屋面基层渗漏。
常见原因:
搭接长度不足(罗曼瓦标准搭接长度≥10cm,若仅搭5-8cm,暴雨时雨水易漫过搭接边);
搭接错位(波形瓦的“波峰”与“波谷”未对齐,形成缝隙);
瓦片变形(运输或存储时受压,瓦体弧度偏差,导致搭接不贴合)。
解决办法:
严格按“10-15cm搭接长度”施工(根据当地降雨量调整:多雨地区取15cm),用记号笔在瓦面标记搭接线(避免工人凭经验铺设);
铺设时用水平仪校准每排瓦的平整度(波峰对齐偏差≤2mm),***排瓦需固定后再铺第二排(避免后续移位);
铺设前筛选瓦片(剔除变形、弧度异常的瓦),轻微变形的瓦可在搭接处加铺防水卷材(如自粘型沥青卷材,宽5cm,隐藏在搭接下方)。
2.固定点漏水(隐蔽性强)
问题表现:雨水从固定瓦片的钉子/螺丝孔渗入,沿钉杆流至基层。
常见原因:
钉子未打在“波峰”(受力点),打在波谷(易积水,水顺钉孔渗入);
未用防水垫圈(钉子直接穿透瓦片,孔眼无密封);
钉子生锈(普通铁钉遇水锈蚀,缝隙扩大)。
解决办法:
固定点必须选在瓦体“波峰顶部”(此处不易积水,且承重性好),每片瓦至少固定2个点(两端波峰各1个);
采用“不锈钢自攻螺丝+橡胶防水垫圈”(垫圈直径≥1cm,完全覆盖钉孔),拧紧后确保垫圈紧贴瓦面(无松动);
钉孔处额外涂抹防水密封胶(如中性硅酮胶,适配陶土/水泥材质),胶层覆盖垫圈及周围1cm范围(固化后形成二次密封)。
二、瓦片搭接不稳、滑落(安全隐患,多因固定或坡度问题)
1.瓦片沿屋面滑落(陡坡屋面易出现)
问题表现:单块或多块瓦沿屋面坡度向下滑动,导致搭接断裂、漏雨。
常见原因:
屋面坡度太大(罗曼瓦适用坡度15°-30°,若>35°,重力作用易导致滑动);
固定力度不足(仅靠搭接未固定,或钉子松动);
瓦片底部未加防滑垫(与屋面基层摩擦力小)。
解决办法:
坡度>30°时,每片瓦增加1个固定点(共3个,中间波峰加1个),且在瓦的搭接处用“不锈钢搭扣”连接(相邻瓦用搭扣固定,增强整体性);
屋面基层(如木望板)铺设时,在瓦的接触面上涂刷少量防滑胶(如氯丁橡胶胶,仅涂边缘,不影响排水);
坡度>40°时,改用“带挂钩的罗曼瓦”(瓦体预制挂钩,与基层龙骨连接),从结构上防止滑落。
2.瓦片松动、晃动(大风天气易破损)
问题表现:大风时瓦片被吹得晃动,搭接边碰撞导致釉面脱落或瓦体开裂。
常见原因:
固定点间距太大(单块瓦仅固定1个点,受力不均);
基层不平整(屋面龙骨或水泥基层有凸起,瓦片无法贴合,易被风吹动)。
解决办法:
按“每片瓦2-3个固定点”施工(边缘瓦、檐口瓦必须3个点),螺丝拧紧至“垫圈微变形”(避免过松,也不能过紧压裂瓦体);
铺设前检查基层平整度(误差>5mm处用砂浆或木垫片找平),确保瓦片与基层完全贴合(无悬空)。
三、瓦片破损(施工损耗,影响美观和防水)
1.铺设时边角崩裂、断裂
问题表现:切割瓦片(如檐口、屋脊处)时边缘崩裂,或铺设时用力不当导致瓦体断裂。
常见原因:
切割工具不当(用普通切割机无喷水冷却,陶土瓦高温脆化崩裂);
搬运/铺设时磕碰(单手拎瓦片边角,受力不均断裂);
固定时螺丝过紧(直接压裂瓦体波峰)。
解决办法:
切割用“带喷水功能的瓷砖切割机”(陶土瓦需冷却防崩裂),切割前在切割线处用美工刀划浅痕(引导断裂方向);
搬运时双手托住瓦体中部(避免拎边角),铺设时轻放(距基层10cm时缓慢放下,不抛扔);
固定螺丝时用“扭矩螺丝刀”(设定扭矩≤3N・m),拧至垫圈贴紧即可(听到“轻微打滑声”即停)。
2.后期使用中因温差/冻融破损
问题表现:铺设1-2年后,瓦片出现裂纹(尤其北方地区),或边缘风化剥落。
常见原因:
瓦片材质差(陶土瓦未充分烧结,吸水率高,冬季冻融膨胀开裂);
屋面排水不畅(瓦面积水,冬季结冰膨胀,挤裂瓦片)。
解决办法:
选用“低吸水率罗曼瓦”(陶土瓦吸水率≤8%,水泥瓦≤10%),铺设前检查瓦体(敲击声音清脆为合格,沉闷则烧结不足);
确保屋面排水坡度(≥15°),檐口处预留5cm排水间隙(不被封死),瓦面凹槽内的杂物(树叶、灰尘)定期清理(避免积水)。
四、色差问题(影响美观,多因批次或安装不当)
问题表现:同一屋面的瓦片颜色深浅不一,形成“花斑”。
常见原因:
混用不同批次瓦片(陶土瓦烧制时窑温差异导致色差);
安装时未“打乱排版”(同一批次内的轻微色差集中排列,视觉放大)。
解决办法:
提前规划用量,一次性采购同一批次瓦片(要求厂家提供“同窑产品”);
铺设前将瓦片全部倒出,按“颜色深浅穿插排列”(类似贴瓷砖的“混铺法”),避免同色集中;
若已出现色差,轻微者可在瓦面喷涂“无色透明保护剂”(统一光泽度,弱化色差),严重者需局部更换同批次瓦。
五、屋脊、檐口等特殊部位处理不当(易漏雨、不美观)
1.屋脊处漏水(瓦片衔接***难处)
问题表现:雨水从屋脊瓦与坡面瓦的交接处渗入。
常见原因:
屋脊瓦与坡面瓦搭接不足(未覆盖坡面瓦顶部10cm以上);
未做密封处理(屋脊瓦底部与坡面瓦之间有缝隙)。
解决办法:
屋脊瓦铺设时,底部需覆盖坡面瓦顶部≥15cm,且在交接处铺“屋脊专用防水卷材”(宽20cm,一半压在坡面瓦下,一半压在屋脊瓦下);
屋脊瓦之间的搭接处、与坡面瓦的缝隙处,用“屋面专用密封胶”(耐候性强,如硅酮耐候胶)密封(胶面需平顺,不积水)。
2.檐口瓦下垂、脱落
问题表现:檐口***排瓦因悬空长度长,易下垂甚至脱落。
解决办法:
檐口瓦底部加装“防腐木托条”(宽5cm,固定在基层上,托住瓦片底部);
每片檐口瓦增加1个“檐口专用固定件”(金属挂钩,一端固定在基层,一端勾住瓦体波谷)。
- 上一篇: 存储石板瓦时,如何进行瓦面清洁工作?
- 下一篇: 小青瓦的使用年限一般受哪些因素影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