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罗曼瓦长期存放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
文字: [大] [中] [小] 2025-08-01 14:28:36     浏览次数:     

    罗曼瓦(一种西式风格的弧形屋面瓦,多为黏土烧制或水泥材质,兼具装饰性与防水功能)长期存放时,需重点防范材质劣化、结构破损、表面污染等问题,结合其材质特性(黏土瓦透气性强、水泥瓦易吸潮)和形态特点(弧形结构、搭接边设计)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    一、存放环境的核心要求

    防潮防积水

    关键:避免瓦体吸水导致风化、变形。

    存放区域需地势高、排水通畅,地面铺设防潮垫(如木板、塑料板),垫高瓦体至少10cm,防止地面潮气直接渗透(尤其黏土罗曼瓦,吸水后易酥化)。

    禁止露天存放,若需临时露天放置,需搭建防雨棚(棚顶倾斜角度≥30°,确保雨水快速引流),并用防水布完全覆盖(布边缘需压实,防止雨水渗入)。

    温湿度控制

    理想环境为干燥通风的室内仓库,相对湿度≤60%,避免长期处于高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卫生间附近)。

    黏土罗曼瓦需避免温度剧烈变化(如夏季阳光直射后突遇暴雨),否则胎体与釉面(若有釉面)易因热胀冷缩产生裂纹;水泥罗曼瓦则需防止低温冻融(<0℃时,内部水分结冰膨胀会导致瓦体开裂)。

    防腐蚀与污染

    远离腐蚀性物质(如酸碱溶液、化肥、农药),避免水泥瓦表面被腐蚀出现粉化,或黏土瓦胎体被侵蚀导致强度下降。

    远离粉尘、油烟源(如工地、厨房),粉尘堆积会堵塞瓦体表面孔隙(影响透气性),油烟附着后难以清理,还可能滋生霉菌。

    二、堆放方式与结构保护

    堆叠规范

    弧形结构保护:罗曼瓦为弧形设计,堆叠时需保持瓦体弧度一致,避免挤压变形。每层瓦之间垫软质隔板(如纸板、泡沫板),分隔厚度≥5mm,防止瓦体边缘摩擦破损。

    高度限制:黏土瓦堆叠不超过8层,水泥瓦不超过10层(每层约10-15片,根据单瓦重量调整),避免底层瓦体受压断裂(尤其水泥瓦脆性较大)。

    分类堆放:不同规格(如长度、弧度)、不同批次的罗曼瓦需分开堆放,用标签注明型号、生产日期,避免混淆影响后期铺设(搭接尺寸不匹配)。

    避免机械损伤

    堆放区域需平整,用专用托盘或木架固定,防止堆叠倾斜倒塌(弧形瓦易滚动,需在两侧加挡板限位)。

    搬运时轻拿轻放,禁止抛掷、拖拽,避免瓦体边缘(搭接边、弧形顶端)磕碰出现缺口(缺口会影响防水密封性)。

    禁止在瓦堆上方放置重物,或作为临时踩踏支点,防止瓦体受压产生裂纹(尤其黏土瓦内部可能出现隐性裂纹,铺设后遇水会扩大)。

    三、不同材质的针对性防护

    黏土罗曼瓦(含釉面或无釉面)

    防胎体风化:无釉面的黏土瓦需定期检查胎体是否粉化(用手触摸是否掉渣),可在存放前用专用石材保护剂(透气性好的硅烷类)均匀喷涂表面,形成保护膜(不影响透气性,又能减少水分侵入)。

    釉面保护(若有):避免与硬物摩擦导致釉面划伤、剥落,堆叠时釉面相对(中间垫软布),存放区域远离阳光直射(防止釉面褪色)。

    水泥罗曼瓦

    防返碱与粉化:水泥瓦表面若出现白色粉末(返碱),需用干布擦拭后通风干燥,避免用水冲洗(会加剧返碱);存放前确保瓦体完全干燥(含水率≤10%),否则易因内部水分蒸发导致表面粉化。

    增强结构稳定性:水泥瓦长期存放易因碳化导致强度下降,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瓦体硬度(用钥匙轻划表面,若划痕较深需缩短存放时间),优先使用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。

    四、定期检查与维护

    每月检查:

    查看存放环境是否漏水、返潮,防水布是否破损,及时更换受潮的防潮垫。

    检查瓦堆是否倾斜,底层瓦体是否受压变形,重新整理松动的堆叠。

    每季度维护:

    黏土瓦:翻动瓦体,检查背面是否霉变(出现黑斑点),若有需取出通风晾晒,严重时淘汰处理。

    水泥瓦: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掉角,对轻微破损的瓦体(不影响结构)用水泥修补剂填补后单独存放(用于非承重区域)。

    五、长期存放(超过1年)的额外措施

    对暂时不使用的罗曼瓦,用塑料膜密封包装(每10片为一捆,膜上扎小孔透气,避免闷潮),减少与空气、水分的接触。

    记录存放时间,遵循“***先出”原则,优先使用存放时间较短的瓦体(水泥瓦建议存放不超过2年,黏土瓦不超过3年)。

    若存放环境湿度难以控制,可在仓库角落放置生石灰或硅胶干燥剂(定期更换),降低空气湿度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13222800778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