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琉璃瓦厂家长期存放产品时,需结合批量存储特点和琉璃瓦“釉面怕腐蚀、胎体怕潮裂”的特性,从场地规划、存储方式、环境控制到日常维护形成系统化防护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存储场地规划与基础防护
仓库选址与改造
优先选择地势高、排水好的封闭式仓库,避免低洼易积水区域。仓库地面需做硬化处理(如混凝土浇筑),并向两侧倾斜(坡度≥2°),墙角设排水沟,防止雨水倒灌或地面返潮。
仓库内划分不同区域:按瓦型(筒瓦、板瓦、脊瓦)、釉色、规格分类存放,区域间留1.2米以上通道,便于搬运和检查;设置“待检区”“合格区”“破损区”,避免混放导致二次损坏。
防潮与地面处理
仓库地面铺设防潮层:可先刷1-2遍防水涂料,再铺聚乙烯防潮膜(厚度≥0.12mm),膜与膜搭接≥10cm并密封;防潮膜上放置木质托盘(垫高30-50cm)或混凝土预制块(表面贴防滑垫),避免瓦件直接接触地面。
潮湿地区仓库可安装工业除湿机(按仓库面积配置,如100㎡仓库配20L/天除湿量机型),并在角落放置生石灰或硅胶干燥剂(每月更换一次),确保相对湿度稳定在40%-60%。
二、批量存储的包装与堆叠规范
标准化包装
单块瓦件包装:用无酸牛皮纸或透气棉布包裹(避免塑料膜密封导致潮气积聚),釉面朝上,瓦当、滴水等带纹饰的部位需加垫3-5mm厚软泡沫(防止磕碰掉釉)。
批量打包:同规格瓦件按“竖放侧立”方式码入木箱(木箱需提前干燥,避免木材返潮污染瓦体),箱内空隙用软纸填充固定,箱外标注“向上”“易碎”“规格型号”“数量”等信息。小型瓦件(如筒瓦)可使用定制塑料周转箱(带分隔卡槽),避免相互摩擦。
科学堆叠要求
木箱堆叠:底层木箱需放置在托盘上,堆叠高度≤2.5米(约4-5层),每层之间垫2cm厚木板(分散压力),堆垛两侧用角钢固定(防止倾倒),垛间距≥50cm(便于通风和检查)。
散堆瓦件(适用于临时存储):采用“井字形”交错堆叠,每层瓦件方向垂直,层间垫软纸板,高度不超过1.2米,且需靠墙或用支架固定,避免重心偏移。
禁忌:禁止将重瓦(如脊瓦)压在轻瓦(如筒瓦)上;禁止堆叠过密导致通风不良;禁止在瓦堆上方放置其他重物。
三、环境控制与釉面/胎体保护
温湿度与光照管理
温度控制:仓库内安装温度计,保持温度在5℃-30℃,避免阳光直射(可在窗户贴隔热膜或安装遮阳板),防止釉面因高温老化、褪色(尤其红、黄等浅色釉)。
通风调节:每天开窗通风1-2小时(阴雨天气关闭),或安装排风扇(每100㎡配1台),加速空气流通,降低室内水汽浓度。
防腐蚀与污染
仓库内禁止存放酸碱类化学品、机油、涂料等,避免挥发气体腐蚀釉面(如二氧化硫会导致釉面出现斑点)。
定期清洁仓库:每周用吸尘器或干拖把清理地面灰尘,避免粉尘堆积后遇潮附着在瓦面,形成难以清除的污渍。
胎体与釉面养护
新生产的琉璃瓦需自然晾晒7-10天(避免阳光直射),确保胎体水分完全蒸发后再入库,防止长期存放导致内部霉变。
对存放超过6个月的瓦件,每月抽查10%:检查釉面是否有“反碱”(白霜)、剥落,胎体是否有裂纹。若发现反碱,用干布擦拭后通风干燥;釉面轻微剥落可涂抹无色硅氧烷防护剂(需提前测试兼容性)。
四、长期维护与应急处理
定期检查与记录
每日:检查仓库门窗是否关闭、除湿机是否正常运行、有无漏水痕迹。
每周:抽查堆垛稳定性,查看包装是否破损、有无受潮。
每月:***检查瓦件状态(釉面、胎体、包装),记录《存储检查表》,对问题瓦件及时转移至“破损区”处理。
应急措施
暴雨/洪水:立即封堵仓库门窗缝隙,用沙袋阻挡进水,将底层瓦件转移至高处,进水后及时排水并通风干燥,避免胎体吸水膨胀。
釉面大面积剥落/胎体开裂:此类瓦件失去使用价值,需单独存放并标记,避免混入合格产品。
五、出库前的预处理
长期存放的琉璃瓦出库前,需拆除包装,用软毛刷清理表面浮尘,检查釉面和胎体状态,对轻微反碱的瓦件用清水擦拭并晾干,确保交付时符合质量标准。
- 上一篇: 筒瓦长期存放时需要做哪些防护措施?
- 下一篇: 石板瓦长期存放需要做哪些防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