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筒瓦雨季存储注意事项有哪些?

文字: [大] [中] [小] 2025-09-22 15:54:19     浏览次数:     

    筒瓦(弧形结构,多为黏土烧制,表面覆釉,用于屋面排水与装饰,核心特点是“空心弧形+两端搭接结构”)在雨季存储时,核心风险是空心腔体内吸湿积水、弧形釉面开裂剥落、搭接部位霉变、堆叠受压变形破损。需针对其“空心易积水、弧形难堆叠、搭接面易受潮”的特性,围绕“防积水、防釉损、防霉变、防压裂”制定存储方案,确保瓦片结构完整、釉面完好、铺贴性能达标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    一、存储场地:优先高燥密闭环境,隔绝潮气源头

    筒瓦空心结构易“藏潮”,需从场地源头减少潮气接触,避免空心腔内长期积水或吸湿:

    场地基础要求

    优先选择混凝土室内仓库(地面做防潮层,如铺设沥青防潮膜或环氧地坪),仓库地面需***平整、无积水(若地面有坡度,需在低侧设排水沟,防止雨水淤积);禁止存放于地下室、低凹区域(易积水倒灌)或露天场地(即使短期覆盖,雨水也易渗入空心腔)。

    仓库需具备“密闭+可控通风”功能:雨季关闭门窗,仅在每日晴朗时段(如中午)通风30分钟(避免早晚高湿空气进入);若仓库湿度持续>70%,需启用工业除湿机(每150㎡配置1台功率≥2.5kW的除湿机),或在地面均匀放置生石灰(用透气布袋分装,每袋5kg,避免直接接触筒瓦,防止腐蚀釉面)。

    场地环境控制

    湿度控制:仓库内相对湿度需稳定在60%-65%(过高易导致空心腔内潮气凝结,过低易使釉面脆化),用温湿度计实时监测(每2小时记录1次),湿度超70%时立即启动除湿设备;禁止在仓库内洒水、存放湿物料(如湿木材、未干燥的水泥),避免人为增加空气湿度。

    温度控制:仓库温度需保持在5-28℃,避免温度剧烈波动(如靠近暖气、空调出风口或阳光直射区)——低温(<0℃)会使空心腔内残留水分结冰膨胀,撑裂瓦体;高温(>32℃)加速釉层老化,降低表面光泽度与附着力。

    二、堆叠与摆放:适配弧形结构,防积水、防压裂

    筒瓦弧形设计导致堆叠稳定性差,且空心腔易积水,需通过“定向摆放+分层缓冲+留空通风”规避风险:

    摆放方向:杜绝空心腔积水

    必须“凹面朝上、凸面朝下”摆放:筒瓦弧形凹面朝上时,即使有少量潮气凝结,也能自然挥发,避免积水;禁止倒置(凹面朝下)或侧放——倒置会使空心腔形成“密闭空间”,潮气无法排出,长期易滋生霉菌或导致瓦体内部疏松;侧放会使弧形边缘受力不均,堆叠时易倾斜倒塌。

    单瓦摆放需“对齐搭接端”:筒瓦两端有“大头(搭接端)”与“小头(被搭接端)”,堆叠时需将同一层的大头、小头朝同一方向对齐,避免高低错落导致上层瓦片滑落,或缝隙处积水。

    堆叠规范:防压裂、防潮气积聚

    分层垫高与缓冲:在仓库地面铺设防潮膜后,放置木质托盘或水泥垫块(高度≥12cm,垫块间距≤1.2m,确保支撑均匀),托盘上再铺一层防水纸板(厚度≥5mm);每层筒瓦之间需垫软质缓冲材料(如气泡膜或瓦楞纸板,裁剪成与筒瓦弧形适配的形状,避免局部受压),禁止直接叠放(易磨伤釉面或压裂瓦体)。

    堆叠高度限制:根据筒瓦规格(如30cm长筒瓦),单层堆叠不超过10片,总堆叠高度不超过1.0m(约10层);小型筒瓦(如20cm长)总高度不超过0.8m,避免上层重量过大,压裂下层瓦体(尤其筒瓦中间弧形部位为薄弱点,受压易出现裂纹)。

    留设通风间隙:每5层筒瓦之间,需在空心腔内插入塑料通风支架(如U型塑料架,高度5cm),或在堆叠体侧面每1m留设1个宽10cm的通风通道,确保空心腔内潮气能通过间隙排出,避免闷湿导致霉变。

    三、防护措施:针对性保护釉面与搭接面

    筒瓦的釉面(防渗漏关键)与搭接面(铺贴密封关键)易受雨季环境损伤,需重点防护:

    釉面保护:防划伤、防剥落

    存储前检查:逐片检查筒瓦釉面(无划痕、无脱釉、无气泡),若表面有灰尘,用干燥软毛刷轻轻清扫(禁止用湿布或水擦,避免水分残留);若釉面有轻微污渍(如泥土),用干布蘸少量无水乙醇轻轻擦拭,擦拭后晾干5分钟再堆叠(乙醇挥发快,可避免潮气残留)。

    避免硬物接触:堆叠区域禁止放置剪刀、螺丝、工具等尖锐物品,取用筒瓦时需双手托住弧形两端(禁止单手拎握,避免釉面与其他瓦片碰撞);若需在仓库内搬运,需用专用托盘车(车板铺垫软布),禁止拖拽筒瓦(易磨伤底部釉面)。

    搭接面与空心腔防护:防霉变、防堵塞

    搭接面防霉:筒瓦的大头搭接面(通常为平面)易因潮气残留滋生霉菌,存储前需在搭接面涂抹薄层中性防霉剂(如二氧化氯防霉液,稀释后用棉签蘸涂,避免接触釉面);南方高湿地区,需在每堆筒瓦旁放置1包防霉片(每50片筒瓦配1片),定期检查搭接面是否有霉斑(如黑色、绿色斑点),发现霉斑立即用干毛刷清理,单独存放。

    空心腔防堵塞:禁止在空心腔内塞入杂物(如泡沫、纸板),存储前需检查空心腔是否通畅(无泥土、碎片堵塞)——堵塞会导致潮气无法排出,长期易形成“死水”,加速瓦体腐蚀;若发现堵塞,用细铁丝(头部弯成圆弧形,避免划伤内壁)轻轻清理,清理后通风晾干再堆叠。

    四、禁止存储行为:规避核心损坏风险

    雨季存储筒瓦时,需严格禁止以下行为,避免直接导致结构破损或性能失效:

    禁止露天无防护存放:即使短期(几小时)也不可露天堆放,雨水会直接灌入空心腔,且釉面遇水后易与基层剥离,出现“脱釉”(脱釉部位铺贴后易渗漏)。

    禁止与潮湿物品混放:不可与湿抹布、未干燥的瓷砖、含水包装材料(如潮湿泡沫)同区域存放,潮湿物品挥发的潮气会通过空心腔缝隙渗入,导致瓦体内部吸湿,降低抗折强度(如原本能承受1.2kN压力的筒瓦,吸湿后可能降至0.8kN)。

    禁止堆叠过厚或重压:堆叠高度超1.0m,或在筒瓦上方堆放工具、纸箱等重物,会使下层筒瓦弧形部位受压超过承载极限,出现“隐性裂纹”(裂纹细小难察觉,铺贴后遇雨水会沿裂纹渗漏)。

    禁止用水清理釉面:即使釉面污渍严重,也不可用水冲洗——水会渗入空心腔,且残留水分易导致釉面与瓦体基层分离,加速脱釉。

    五、存储后检查与使用准备

    雨季存储的筒瓦在铺贴前,需针对性检查“空心腔干燥度”与“结构完整性”,避免影响施工质量:

    外观与结构检查:逐片检查筒瓦(无裂纹、无脱釉、无霉斑),重点查看弧形薄弱部位(无凹陷或断裂),搭接面平整(无变形,变形会导致铺贴时密封不严);用手敲击筒瓦,声音清脆为完好(声音沉闷说明内部吸湿疏松,需单独筛选)。

    空心腔干燥度检查:取10片筒瓦,将干燥的试纸条(如pH试纸,剪成细条)放入空心腔内,密封2小时后取出,若试纸无受潮变色(保持干燥白色),说明空心腔干燥达标;若试纸受潮(变蓝或变湿),需将所有筒瓦开口朝上,放在通风干燥处晾晒(避免暴晒),每日更换试纸检测,直至干燥达标。

    强度抽检:随机抽取5片筒瓦,按标准进行抗折强度测试(如30cm长筒瓦需能承受≥1.0kN的压力而不破裂),强度不达标时需排查存储环境(是否长期高湿),必要时联系厂家退换,避免铺贴后因强度不足断裂渗漏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13222800778
官方微信